中新网河南新闻1月2日电 (记者 赵晖)在浅山丘陵地带怎么样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在田间地头怎么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如何依托特色资源联农带农……民建河南省委会积极探索派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子,以各具特色的示范基地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农场今年粮食丰产,小麦、玉米、谷子、大豆等优质农作物增收明显。”谈到今年的粮食收成,民建会员企业河南田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楚孝彤表示,公司建设的田良科技农场已实现“小田并大田、1+1>2”的预期目标,丘陵区粮食增产潜力得到一定效果挖掘。
田良科技农场位于河南省伊川县葛寨镇,涉及6个行政村,是民建河南省委会推动、公司参与打造的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洛阳)基地。伊川地处浅山丘陵区,旱地多,且农田地窄块小、土地经营权过于分散,农业比较效益低下。该基地致力建设丘陵旱作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园,引领带动群众复制、推广丘陵旱地种植新模式。
楚孝彤介绍,田良科技农场如今已改良旱地万余亩,年产粮万吨以上,育种、繁殖、推广冬小麦4200余亩,示范效应明显。
截至目前,民建河南省委会充分的发挥会内力量,与地方政府合作,已建成多个乡村振兴示范基地。这些各具特色的示范基地,为地方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创造了机遇、注入了动能,壮大了地区农业产业,增强了联农带农能力。
在位于渑池县的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三门峡)基地,会员企业“协盛源”全力发展丹参培育种植,已建成百亩优质种子繁育基地、千亩育苗基地和万亩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周边6个乡镇34个行政村、14个合作社、508户零散户、56户种植大户通过种植丹参实现了增收。
“订单种植,兜底收购”“免费技术培养和训练,长期安排大田务工”,种植户普遍反映,以前种丹参“不好卖”,现在“无烦忧”,每亩收入可达9000元左右。还有的村民长期在大田务工,每月能有3000元左右收入。
不仅助力增收和就业,三门峡示范基地还加大科研力度,不断推出丹参新品种,助推豫西地区中医药产业发展。
而在地处大别山区的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信阳)基地,会员企业“蜜乐源”依托新县蜜源植物丰富优势,构建起蜂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带动广大蜂农共享“甜蜜的事业”。
除了以特色农业为主的市级示范基地,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主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兰考示范基地,主要聚焦农业生产的关键薄弱环节,支持专业经营主体提供“耕、种、管、收、烘、加、销”全程服务,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打造智慧化农事服务中心。
据了解,示范基地项目产生的村集体收益,均重点用于产业基础设施、乡村公益性岗位、村级公益事业等,充足表现“帮”的作用,“助”的效果。
“对民建助力乡村振兴来说,示范基地只是个小切口、小项目,但小项目却能够撬动大民生。”民建河南省委会主委梁留科表示,示范基地实现了多方共赢,值得继续探索推广。
为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水平和实效,民建河南省委会还专门成立了乡村振兴委员会,遴选33位涉农会员为委员,明确职责和任务,为示范基地规范化运作提供指导和帮助,推动示范基地良性发展。
在梁留科看来,河南民建助力乡村振兴还有“广阔空间”能发挥:围绕农村医疗、养老、教育等问题,协调卫生、科教方面资源助力镇村养老院、卫生所建设,改善乡村办学条件;围绕农民信息不畅、农事不便等问题,协调科技资源建设农业信息化平台及智慧水务、智慧电力平台,帮助农民获取信息,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益;建立“民建培训基地”,加大对农民、农业经营主体等对象培训力度,提高其运用新手段、新技术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这都是我们一步步在做的事。”梁留科说,河南民建正在以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汇聚多方力量,为乡村振兴连起致富路、搭好连心桥,形成一批高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力的成果,为派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