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企跨界环卫、互联网跨界环保…“潮”背后逻辑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3-12 来源:知识园地

  最初时候,很多业内人士视此现象为野蛮人叩门,并报以不忿和抨击,其中尤其为传统环保企业不快。

  因为,从原有环保主体的角度看,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市场蛋糕更加细碎的切分、市场规则的改变以及非环保专业者从事环保专业的事。

  但数年之间,行业对跨界的态度从抵触抗拒转变为观察研究,进而转为合作融合。

  因为在更深层的视角下,跨界现象频仍似乎意味着环保产业正在经历一次大转型,各类跨界案例的背后其实是产业变革的主要脉络。

  为了更加深刻、系统地看清楚围绕环保跨界背后的逻辑,本文对跨界现象进行了归纳和剖析,力求探究和呈现现实的本质,为行业朋友在决策和商业判断上带来参考。

  这类跨界的主要激发因素是有关政策改革推动了环卫市场化的扩大,自精简政府机构以来,国家对城市管理经营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相继出台市政环卫及社会现代化治理相关文件,明确进一步下放经营管理权给对应专业化公司,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打破了环卫市场的垄断局面和固有格局。

  在此背景下,环卫领域迎来了一场市场化变革,而物业企业无疑站在距离这场变革最近的位置上 。自2019年我国陆续在全国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物业企业进军环卫领域的节奏更加鲜明。

  事实上,关于物业企业入局环卫领域,与其说是跨界,不如说是城市环卫管理效能的释放,因为不管是从社会角度还是市场角度,环卫都到达了进一步市场化的临界点。

  从社会角度,高效率、低成本、高品质的服务需要市场化的机制;从市场角度,环卫领域门槛低但市场规模巨大,具有鲜明的市场化管理的基础。

  除此之外,随着近几年PPP模式、环卫一体化概念的兴起,具有资金优势的物业企业更加迎来了契机。

  一方面,商誉度、规范性、专业性与资金实力等综合能力强的企业,更有能力承接政府释放开来的需求;另一方面,政府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将需求打包解决,以提升监管效率。

  当然,目前入局环卫市场的物业企业多为行业头部企业,跨界进场的模式有三种:

  一是收购控股优质的环卫公司,快速入局、占领制高点;二是与专业团队合作,以“物业+环卫”模式形成互补优势;三是自操自办、躬身入局,依托自身能力开拓市场,毕竟环卫这块蛋糕很多物业企业已经琢磨很久了,怎么个吃法早就清楚了。

  未来随着市场化的加剧,以及“一体化”、“城市管家”模式的推行,物业企业或将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关于这一类跨界,尽管传统环卫公司具备拥有较强的先发优势,但这种优势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建立在非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下,而环卫是一个门槛低、空间大、政策利好逐渐释放的领域,这就意味着物企与传统环卫公司的较量才刚开始。

  国央企入局环保是环保行业近几年的一大现象,其声势之浩大、规模之广泛、维持的时间之长久以及产生影响之深远都可以称得上行业变革之最,但必须得说这是环保产业视角下之所见。

  严格来讲, 国央企入局环保不能完全定性为跨界,而应当是环保事业地位政治性升级背景下,国央企环保板块业务的延伸和加重。

  过去十年间,环保终于在长期历史欠账的情况下迎来格外的重视和强力举措,这给国央企带来两个重要信号,一是刺激环保市场迅速增加,二是国央企要在这场环境保卫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其中以水处理和固废处理两大领域最显著,原因很简单:一是这两个领域发展相对成熟,由此切入较为稳妥;二是这两个领域是污染防治的主战场;三是这两个领域在商业上属于重资产模式;四是很多央企本身就有规模显著的污水和废弃物处理需求,因此具有将需求转化为服务的基础。

  大气治理领域在更早的时候已发展成熟,电力、石油、钢铁等领域的央企通过设立子公司专攻大气治理,不仅能协同增效,还能依托集团资源拓展外部市场,尤其是火电类大气治理领域,头部企业大多是电力集团下属子公司。

  事实上,工业类国央企进军环保的路径大多数都是如此,多是依托自身的项目应用和运营机会,来培养自己的环保板块,进而走向更大的市场。

  至于建筑型国央企的进场其实是循着环保现阶段工程大建设的节奏而来的,其进场的时间节点是PPP模式在环保领域大热的时候。

  讨论国央企的进场或者说跨界,一定要考虑这类企业的一大共同属性,即在承担国家战略、调配市场资源上充分的发挥作用,所以国央企的跨界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是响应国家政策和号召而来。

  从市场的角度,看待每一家大型国央企都不宜视为普通的企业,而应该视为一个平台、一个场景、或者一块市场。因此,各路国央企的进场也代表着环保铺开在了更大的面上,开始全面涉及各个产业。

  当然,在跨界而来的国央企业中,跟风进入的也有,这场跨界终究怎么样发展,还是未知。

  近两年来,以华为、百度、阿里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智慧环保领域,这一类跨界的核心驱动因素是环保智慧化的趋势。

  我国的环保产业的一大特征是规模庞大、场景多样,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环保产业各领域都建设了大量的处置设施和装备,这些设施和装备作为政府和企业等各方主体的资产,在运营过程中有显著的“合规、避险、降本、增效”的需求,而智慧化是解决这一需求的绝佳利器。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饱和,环保产业的发展重心正在过渡到高质量的方向上来,智慧化作为重要抓手势在必行。

  但不同于其他领域,智慧化推进必须深度结合网络技术,这也正是难点所在,即二者间的距离较远, 就智慧水务建设而言,有业内的人表示难点主要在于四个方面:

  “一是认知问题,目前大家对智慧水务的认知不一致、不统一,会把其中的一个节点、一个部分,比如数字传输过程误认为智慧水务;二是缺乏国家针对于对智慧水务的系统性标准和顶层设计,没有规划,大家各搞各的;三是数据不完善及数据孤岛问题;四是我国智慧水务还存在着数据安全问题。”

  从硬件到软件、从安装到运营、从成本投入到产出效果、从试点到推广,智慧环保是一场需要多方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数据共享才能完成的升级。

  所以,对于阿里、腾讯、华为等互联网巨头的进场,一些业内人士并不认为这是“跨界打劫”,而更愿意看作是新的合作契机。

  在各类跨界模式中,有一类最能形成商业竞争力,也在逻辑上最受行业认同,即借助协同效应的跨界,其中典型者如水泥、钢铁、发电等领域企业的跨界。

  以水泥领域为例,在较早的时候头部的水泥制造企业即以水泥窑协同优势在生活垃圾处理、市政污泥、危废等环保细致划分领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不但成功跨界还成为了固废处理领域的一股势力。

  其中的典型代表海螺创业被称作是水泥窑里烧出来的固废巨头,关于协同效应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

  另外一个借助协同实现跨界的场景是火电厂处理污泥。在新旧能源的转换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火电厂发电小时数急剧下降,面临非常大的生存危机,在此困境之下一些电厂开辟了污泥处理的出路。

  以西南地区某大型装机容量电厂为例,在面对新能源和外电输入的冲击下,走出了燃煤与污泥耦合发电的路子,成为当地破解“污泥围城”难题的技术专家,实现火电厂“劣势”变“优势”。

  再比如2022年1月13日,湖南有色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宣告成立,经营事物的规模含括安全环保、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

  据当地业内人表示,此有色环保院的组建可视作省级环保集团在湖南的一种落地形式。原因是此举一方面抓住了湖南省环保治理的“牛鼻子”,另一方面是这一环保方向的布局与当地的产业体系有极强的协同效应,更加有利于从省级层面统筹环境治理。

  总体而言,水泥、发电、冶金、化工等工业领域跨界环保主要依托于两种协同模式一种是技术协同,如水泥企业和电厂,另一种是业务协同,前述工业类央企的跨界同样遵循此理。

  据上海证券报,今年以来A股节能环保板块已有上百家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展开行业整合、延伸产业链,各细分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依托自身禀赋加速布局新兴赛道。

  其中,新能源产业链成为此轮并购重组的新动向,涉及新能源材料、风光发电、储能等多个细致划分领域。

  比如,2022年9月16日,同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合肥举行了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共建“中国科大-同兴环保储能电池材料及器件联合实验室”,正式跨界进军时下火热的钠离子电池产业。

  2022年9月,中国天楹晚间公告称公司与通辽市人民政府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十四五”期间共同打造通辽千万千瓦级风光储氢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和零碳产业装备制造中心。

  在环保的一些细分领域看来,能源与环保是近亲的关系,比如,垃圾焚烧发电即是环保也有能源的成分,因此跨界到新能源是有认知基础的,这就是此类跨界的一部分逻辑。

  此外,资源化也成为环保龙头“掘金”的新方向,涵盖危废资源化处置、废弃食用油脂资源化利用、资源再生利用等。

  比如,11月26日,路德环境(688156)发布了重要的公告,路德环境拟成立路德生物环保技术(金沙)有限公司,公司营业范围包括“单一饲料(酿酒酵母发酵白酒糟、酿酒酵母培养物)生产及销售, 生物技术推广服务,环保科技交流与推广服务”,开辟酒糟资源化业务。

  总体上而言,环保企业向外跨界的逻辑与外界跨界环保的逻辑是一样的,主要在于技术相通、产业协同、资金优势、股东资源等。

  以上是对与环保产业有关的5类跨界的归纳和剖析,每一类跨界都有背后的逻辑,不全是单纯的市场逐利行为。

  5类跨界潮背后的逻辑正是当下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变革的主要脉络,未来产业的走向将由此展开。

  跨界不是乱象,是环保走向新阶段、适应新时代的表象,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环保产业的主体在发生更替,这本身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坦白说,一些环境污染问题上,光靠原来环保产业模式和主体也开不出好方子,环保是一个大的需求场景,很多问题的解决要依赖各方资源的融合。

  事实上,跨界的背后是资源的交错优化,其中必然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角逐和淘汰,“新人”不断涌入产业的同时,一些“先行者”却行至了产业的边缘。

  中环网旗下行业媒体包括环卫科技网含PC端、移动端、小程序等),环卫科技网、乐分圈、厕重点、环卫装备、环卫微学院微信公众号,环卫微学院知识平台,环TV,环卫汇,环卫号,环卫圈等。为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特郑重声明如下:

上一篇:助力无废城市建设深企智慧环卫系统开启垃圾分类30时代

下一篇:加速环保产业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智环创新公司成为智慧环保引领者

杏彩體育代言人,杏彩系列是不是大公司   备案号: 晋ICP备20004420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