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民实事农村水利惠民工程】甘肃水利为民实事|通渭智慧水务:数据跑腿 精准防控 惠民利民
大雪时节,早晨的通渭县镇周边的山顶气温乍冷。该镇农村供水管理站站长张陆军和同事到王坡供水(调蓄水池)监测点进行常规检查。
“现在方便多了。原来是天天跑、时时查、时时报。自从装上(下载)了智慧水务(手机)App,在没有警示的情况下,现在一周巡查一次,既节省了时间经费,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张陆军向“全省水利为民实事走基层媒体采访团”成员一边操作手机演示一边介绍说,全镇有15个调蓄水池,自2023年7月起,全部开始“掌上管理”。
张陆军的最直观感受是,一方面,在手机上对管理的调蓄水池水位时时监管,做到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地发现、及时到场,精准控制、高效处置;另一方面,节省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全县725座调蓄水池分布于18个乡镇的各‘山头’,离管理站较远,调蓄水池蓄水出现异常,处理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如距离最远的是榜罗镇毛店村的调蓄水池,榜罗站水管员骑摩托车去也要近2个小时。”通渭县引洮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田栋良说,以前全县的调蓄水池管理都是“人工操作”,费时费力费经费,主要是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不了乡镇供水科学调蓄难题。
他举例,比如王坡调蓄水池水位突然低于警戒水位,以往需要人工巡查发现或群众反映(自家水流过小),问题上报镇水管站、县水务部门后,才安排专人处置,处置时间尚不确定,给大家的生产生活用水带来极大不便。现在通过数字化(PLC模块)系统管理,只要水位低于警戒水位,智慧水务系统就会自动预警,智慧终端输入指令通过电磁阀远程控制,在自动调节水位的同时,根据管网的异常数据科学分析,通知乡镇水管站排查解决问题。
依托智慧化平台做管理,让基层公共资源更高效发挥作用。在通渭县智慧水务农村供水信息化(简称“智慧水务”)指挥中心,中心终端屏显示,目前,该县100m³以上143座蓄水池已安装电磁阀远程控制管理系统,基本实现县域调蓄水池自动化管理;同时,对1000m³以上81座重点调蓄池和13座压泵站,全部采用有线网络传输,实现全天候泵房管理、日常声光报警及远程喊话功能。
调蓄水池系统只是通渭县加快打造“感知、预警、决策、处置”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与智慧水务网络建设的一角。据悉,今年该县智慧水务平台建成的模块还有管网GIS系统、管网在线检测系统、DMA漏损控制系统、视频监控、可视化系统等,初步做到部分管网管理智慧化。即重点突出信息化的应用推广,通过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基于“数据+地图+业务”的模式,实现水务设施的在线管理、有关数据实时监测,直观获得水务运行的相应状态。
“物联网水表不仅方便供水部门对管网的集中管理、集中维护和减少水损,也能够实时掌握物联网水表控制区域用水情况。”田栋良介绍,目前,该县已完成80座入社井的新建和10公里供水管网的改造建设任务,安装好291台物联网水表。主要好处在于使用物联网水表,当某个区域用水突然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物联网水表及时感知,动态掌握是否发生管网破裂或停水问题,更加高效处置突发管网破裂,进一步提升供水保证率。”。
依托数字化远程助力,让水务服务从“源头”到“水龙头”没有间隔。田栋良说,目前全县智慧水务建设工程(第一批)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完成项目包括智慧水务管理平台的框架搭建、城市综合管网地理信息GIS系统部署、县地形及影像等地理图层部署解析、管网在线监测系统框架的搭建、各乡镇供水站所辖的调蓄水池点位坐标测量工作和测控箱前期对接等工作。
下一步,在做好已建项目的运行管理的同时,重点聚焦于水务数据的深度应用,并通过建设生产调度、DMA漏损分析、水力模型等系统打造智慧水务管理矩阵,进而达到信息数据的“共享化”、水务管理的“精细化”、决策管控的“智慧化”,以此实现县域水务领域“实时监测、科学预测、精准控制、高效处置”的现代化建设目标,提升农村供水工程效益和服务保障水平,为全县新阶段农村供水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数字赋能和支撑,最终达到“人水和谐、兴水富民”的目标。
上一篇:水务大数据渠道制作归纳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