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八大报告专门设第八部分,专题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在以前党代会报告中是没有过的。十八大报告30多次提到ECO、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报告第八部分用了1300多字,从(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全方面促进资源节约、(三)加大自然ECO和环境保护力度、(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个方面论述,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报告特别强调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部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在决议的第二大板块“分论”中,第十四部分(51)至(54)用了900多字,专门论述“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再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部分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生态保护红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等提法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的制度创新。
习关于《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说明在第二部分“关于全会决定的总体框架和重点问题”“第十,关于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督管理体制”中用600多字6个段落强调生态文明建设。
习今年5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习的话令人警醒、发人深思:“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较为可靠保障。”
习2013年9月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时说:中国环境问题有着非常明显的集中性、结构性、复杂性,只能走一条新的道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的美好家园。
2012年12月12日,总理说:“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是对全球环境与发展事业的一大贡献。”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买不来、借不到的财富。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行,殷实小康但环境退化也不行,只有把发展建立在资源可持续、环境可承载的基础上,才能“过好今天、不忧明天,永续发展”。
中国在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中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有利于造福中国人民,更有助于人类福祉和全球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源于对发展的反思,也是对发展的提升。”总理说,人类发展史是一部文明进步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近300年来,人类在工业化中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付出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20世纪下半叶后,国际社会开始思考“增长的极限”等问题,提出了循环经济、生态文明等理念。“可以说,生态文明是对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继承和创新,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但我们清醒地看到,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慢慢的变成了新的基本国情,成为发展的短板。”“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要打破这一瓶颈制约,朝着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迈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全新课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总理强调:“既要有走钢丝的忧患意识,也要有登高峰的必胜信心。”全社会都要增强生态意识、营造良好氛围,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点点滴滴的保护行动就可以汇成蓬蓬勃勃的生态文明建设力量。”“节能环保是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涉及理念的更新和利益的调整,必须发挥体制机制这一杠杆的撬动作用,摆脱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
环保部报道上半年京津冀PM2.5年均值均未达标,而唐山在全国最严重环境污染10大城市中,一直榜上有名。今年以来,央视先后曝光唐山玉田、遵化污染实况,航拍曝光丰南钢铁污染。
2013年9月,习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生活会上讲话时提出:要坚持绿色崛起的理念,摘掉污染大市的帽子,强调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发扬钉钉子精神。按照的指示,河北省决定到2017年压减6000万吨钢铁产能、4000万吨煤耗量、淘汰6100万吨水泥等,打好调整经济结构攻坚战,摘掉污染大省的帽子。
中国政府在发表的《2012年事业的进展》白皮书,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人权保障。
今年9月份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循环经济发展的策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河北省制定《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我市编制了《唐山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总体方案。
6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列举了认定“严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14项标准,不仅对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为有了明确的量化标准,也显著增大了处罚的力度,给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为,加上了一道紧箍咒。
今年国家投资50亿元治理京津冀大气污染,我市获国家15亿元节能减排奖补资金,从2014年起,用于开展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工作。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导方针规定PM2.5的年平均值在10g/m3以下,欧盟(EU)在2009年4月通过了年平均值在2015年之前达到25g/m3以下,在2020年之前达到20g/m3以下的指令方案。与此相比,可见我国生态环保的差距之大,生态文明建设任务之艰巨。
2013年联合国公布的世界环境保护日的主题是“思前,食后,厉行节约”(Think.Eat.Save)。这个主题主要是针对现在世界整体的自然资源匮乏,很多资源严重缺乏,甚至不能够维持许多年的情况针对节约来制定的。
2013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旨在释放和传递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激发全社会持久的环保热情,为改善空气质量、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自1972年《只有一个地球》发表到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40年过去了。
40年前罗马俱乐部的乔根兰德斯等发表了《增长的极限》,提出“零增长理论”;40年后,乔根兰德斯又发表了《2052: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就经济、能源、自然资源、气候、食品、城市化、养老金等问题,对未来四十年进行了趋势预测,指出要更多地关注人类福祉而不是人均收入的增长。
由于过去近40年的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人口庞大,中国正以2.5倍的速度消耗着生态环境能力。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自1966年以来翻了一番,我们正在使用相当于1.5个地球的资源来维持我们的生活。照此趋势,到2030年,即便有两个地球也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一)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领导是关键。各级领导要摒弃“唯GDP论”,“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二)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人才是根本。有两个数字比GDP更重要,一是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是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两条才是最有力、最持久、最可靠的发展因素。
(三)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环保的生态意识是基础。要把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关于生态文明观念宣传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四)学习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加强生态文明机制体制建设,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较为可靠保障。(贾国安)(作者系中国翻译协会理事,英国林肯大学客座教授,唐山外语学会名誉会长,唐山市老教授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