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新工科 开创地方高校建设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4-05-15 来源:产品中心

  摘要:新工科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地方高校建设新工科要把握三点:要充分认识新工科建设的时代价值,自觉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握共性要求,针对服务面向,突出优势特色,着力提升地方高校新型工程科学技术人才培养能力;着眼发展全局,服务战略大局,引领带动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工程科技改变世界,工程教育领跑创新。建设发展新工科,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教育体系,培养更多新型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是深入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性举措,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也是我国工程教育的主体,如何在这一轮改革大潮中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发挥更好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新工科是国家提高竞争实力的战略选择。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科技之争、国家竞争,本质上都是人才之争。实施新工科是国家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主动应对、超前布局,打造世界工程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提升国家硬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新工科是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目前国家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关键期,人才需求的数量、结构和内容正发生急剧变化。一方面,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人才无论是现实需要还是未来储备,都缺口巨大;另一方面,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孕育兴起,急需大量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应运而生的新工科,着力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新型工科人才,必将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实施、新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强国崛起的基础性力量。新工科是高等教育加快内涵式发展的内在需要。进一步强化工科专业建设,加快推动工科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创新,形成更高水平的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我国工程教育地位举足轻重,毕业生数量不仅占我国的三分之一,而且占世界总数的38%,已建成世界最大体量的工程教育体系。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势必具有巨大的示范效应,引领带动高等教育深刻变革,加快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把握共性要求,针对服务面向,突出优势特色,着力提升地方高校新型工程科学技术人才培养能力

  地方高校建设新工科,要紧密结合自身办学实际,找准改革切入点,明确改革侧重点,寻求适切的行动路径,才能落到实处,确保成效。面对新时代工程教育改革新要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2018年成功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新工科建设“华水模式”,已取得明显成效。

  新工科的“新”,既包括新兴工科专业,还应包括对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后形成的“新型工科专业”。 布局新专业,改造传统专业,是新工科建设的主要内容。 考虑到工程技术人才层次和类型具有多样性,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并不能完全统一。 但与传统工科相比,新工科人才培养通常更加强调产业需求导向,更加注重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跨界整合能力、高素质的各类交叉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现有工科专业41个,占比超过60%。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学科专业相对集中,水利特色鲜明,以服务行业和地方为主,主要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据此,学校秉承“少而精,专而深”的原则,主动适应水利行业和地方发展需要,以改造传统专业、建设“新型工科”为主,以创新引领、布局“新兴工科”为辅,同时按照“增一退一”的原则消减余量,不断优化形成工科专业新结构。学校自2018年开始实施专业动态调整制度,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环境工程、交通工程、建筑学等传统专业进行升级改造,形成新的培养模式;推动传统专业与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探索新的专业方向,力求建成有深度、有优势的新型工科专业群。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质量评价等方面融入“工科新要求”,着力推动四项“工科+”教学改革,对传统工程教育模式进行系统升级,同时注重融入水利行业新技术、满足水利行业新需要、汇聚水利发展优质资源,进一步强化和彰显人才培养的水利特色。

  “工科+新技术”,推动使用数字化、信息化教学新手段。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加快开展工程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改造,持续推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四融合”,即与理论教学相融合,加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力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持续推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与应用;与教材相融合,专项资助新形态教材建设;与教学场景相融合,加快建设智慧教室、录播教室,搭建智慧教学系统平台,着力实现工科课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人才培养个性化。

  “工科+新形式”,探索创新型、综合化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打出“组合拳”,不断创新工程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探索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等多个工科专业实行大类招生与培养,在电器工程及自动化、土木工程等11个专业设立辅修学士学位。推动跨校区人才培养,牵头率先在河南省实行校际学分互认和课程互选。探索本硕研贯通式培养,培养拔尖创新型工科人才。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成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实行“3+1”校企联合培养;设立多项企业校友奖学奖教金;实行“行业大师进课堂”特聘教师制度;加快筹建与知名企业共建共管的现代产业学院;校企共建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已有5个基地被认定为河南省首批新工科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深化创新创业改革,形成“一总纲、两体系、四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工科+新知识”,不断优化工程教育课程新方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在设计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时,着重强调了三点:一是强调融入新技术,及时反映产业发展趋势和科学技术前沿。二是强调更多工程实践,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占比,加快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已建成河南省水利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工程实验室、河南省水环境模拟与治理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现代化实验室。三是强调德学兼修,不断完善素质教育内容。疫情期间,学校教师充分利用抗疫素材,结合专业课教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收到了良好成效。

  “工科+新标准”,加快形成工程教育质量保障新机制。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坚持质量立校,一方面积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落实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另一方面,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先进理念,对照国际质量标准,严格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全面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学校已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列入学校重点工作,明确了时间表,制定了路线个专业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坚持从本科教育的全局出发,从学校内涵提升的全局出发,从实施行业、地方和国家重大发展的策略的全局出发,以新工科建设引领带动学校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办学治校水平。

  学校及时出台了《振兴本科教育实施方案》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规划》,强化了顶层设计,聚焦了领导、教师、学生等各方精力和资源投入,明确了建设任务,确保了“以本为本”和“四个回归”的贯彻落实。借鉴新工科建设经验,探索开展新农科、新文科、新商科研究与实践。贯彻综合化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德为先,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讲四联动”教学改革成果,荣获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通过建设示范课、修订教学大纲、开展专项研究等多种方式,将课程思政推行到全校每门课程。拓宽综合素养,强化专业交叉、文理相融,尽量打通专业类课程平台,拓宽专业口径;增设《中华水文化》《水利工程概论》两门水利特色通识课程,全校必修;增设艺术学分,全校必修;打造“法学+水利”“外语+工商”“数学+金融”等跨学科课程模块。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围绕学生志趣和潜能开展教学改革,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评选本科教学示范课堂,努力打造更多“金课”。着力形成先进的质量文化,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推广到全校各专业、各门课,内化为所有人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加强师资建设,通过工程实践锻炼制度,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强化党的领导,坚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促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学校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2.面向行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主动融入新战略,加快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近年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秉持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引领的发展理念,积极利用行业、地方和国家新发展战略提供的时代机遇与政策平台,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

  进一步加大服务行业和地方的力度。习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已成为新时代水利工作的总基调。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主动适应这一新趋势,紧密结合河南省“四水同治”工作新要求,加强人才教育培训,着力培养能够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创新性、复合型水利人才。加强科学研究,组建水利监管研究中心、国家水利风景区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重点开展节水研究、生态理论研究。加强社会服务,成立河南河长学院,提供相关教育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获批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开展生态思想宣传和水情教育活动,服务行业和地方的能力不断提升。

  进一步加快国际化办学的步伐。新工科是更高层次的开放式教育,学校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教育行动计划,着力培养国际化的水利水电人才,加快推动工程教育“走出去”,为丰富工程教育的“中国经验”贡献力量。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金砖国家网络大学”中方高校牵头单位,成立了金砖国家网络大学框架下第一个实体办学机构——乌拉尔学院,设置能源动力与工程等四个工科专业。与马来西亚砂拉越科技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和华禹学院,探索“汉语+”国际化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与26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倡议水利水电产学研战略联盟,积极开拓“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水利水电相关的人才教育培训、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项目。

  进一步提高内涵发展的水平。进入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学校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学校自觉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主动融入,加快发展。强化科学研究,依托水利等优势特色学科,成立河南省首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下设黄河防洪与减灾等四个研究所,深入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着重开展应用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服务。强化社会服务,加强特色高端智库建设,建言献策多次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积极参与黄河立法相关工作。强化人才教育培训,将黄河特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增设水资源学院,筹办黄河学院,优化整合资源,加强相关人才教育培训力量;增加相关教学内容和实习环节;开设《黄河文化》等公共选修课程,融合黄河传统文化精神和新时代水利精神,开展课程思政。强化文化传承与对外交流,参与“翻译河南工程”,主动讲好黄河故事;与河南省外事办共建“河南省黄河文明翻译研究中心”等,学校办学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本文为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研究”(批准号:19BDJ008)的阶段性成果)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年2月28日,新疆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上一篇:【48812】安徽建工:现在公司所属中心子公司安徽水利、路港、交航在水利水电、港口航道、河湖整治等事务范畴均具有杰出的专业优势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下一篇:【48812】河南省安阳水文水资源测报分中心水毁修正项目-竞争性商量公告

杏彩體育代言人,杏彩系列是不是大公司   备案号: 晋ICP备20004420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