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图景、主要污染物占比、预警事件分析……一个个一直在变化的数字、图标实时呈现于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平台。近日,记者实地见到这个被称为雄安新区环境监管的“中枢大脑”。
“这个平台整合了淀区水质监测固定站、浮船站、预警站等24处由自动化与信息化监测技术深层次地融合而呈现的实时画面和监测数据,淀区水质实现了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监测。”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监测组组长盛立新介绍,白洋淀智慧监测体系利用新一代大数据分析技术,充分挖掘数据潜在价值,为雄安新区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科学管控提供有力支撑。
初冬的白洋淀,芦苇金黄,碧水连天。有“华北之肾”美誉的白洋淀承载着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功能。
作为首批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试点城市,雄安新区怎么来实现生态环境智慧监测?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安新县旅游路上的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视测定实验室,体验生态环境监视测定中的“智慧”元素。
走进智慧实验室一楼大厅,映入记者眼帘的是运用VR等新技术建造的雄安新区全域数字沙盘。
在二楼化验区的样品交接室,记者见到了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质控的采样软件平台,包括智能采样质控保温箱、VR眼镜和质控程序。“这些智能采样箱只有到达预设的采样点位才能打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确保采样全过程质控,数据全程留痕和可溯性。”盛立新介绍。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数据中心位于三楼。“我们将中心大屏幕、应急船会商平台等显示终端有效连接,构建针对各级调度的指挥网络,实现异地多人协同监控指挥功能。”盛立新说,这里接入了新区及白洋淀流域的90余万条数据信息,还会持续更新。
为持续改善白洋淀水质,雄安新区不断丰富水质监测手段,打造了“空地淀一体化”的水上监测实验室。
在一艘名为“雄安监测一号”的母船上,搭载了两艘无人监测船和一架水质监测无人机,集采样、化验、实时指挥于一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14项水质指标的快速分析。
“无人监测船适用于各种各样的环境采样,船体挂载的声呐系统可对水下暗管监测。采集样本后,可在监测舱仪器设施中自动监测样品。”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自动室负责人刘程介绍,通过水质监测无人机的遥感光谱成像技术,可对水环境污染物进行无接触、高精度快速识别和监测,这相当于延伸了监测人员的眼睛。
在白洋淀及入淀口,建有16个5G技术水质环境监测点,通过5G+VR等技术方法,可将水质数据实时上传监管平台。
“在淀区王家寨村新建的自动监测站,是集水质自动监测、水污染自动溯源和视频监控等于一体的高集成水质监测超级站。”刘程介绍,雄安新区还构建了纵向生态系统,横向本地有关部门的数据共享体系,“数据的互联互通为智能监测分析模型提供了科学依据。”
得益于科学监测和针对性的治理,白洋淀以及入淀河流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实现了从劣V类到Ⅲ类的跨越性突破。
“多年未见的鳑鲏鱼和大批野生鸟的到来,是白洋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有力佐证。”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海梅介绍。
“我们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采用新型检测技术持续推进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吴海梅说,要让清澈的淀水与美丽的淀岸生态景观,成为雄安新区人水和谐的亮丽风景线。
上一篇:智能智慧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