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与福建农林大学携手打造校地合作新标杆

发布时间:2024-06-10 来源:知识园地

  牵头共建的安溪铁观音茶科技小院获评“全国科技小院典型工作案例”、组建农业遗产保护专家服务团队、发布安溪县茶树种质资源阶段性成果、发布安溪茶园碳中和研究成果……五月茶季忙,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不负“茶香”,喜结累累硕果。

  频频落子的背后,是泉州市安溪县与福建农林大学校地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自2011年合作办学以来,校地双方携手,紧紧把握住每一个攀撑向上的机会,在升级进化之路上画好“同心圆”。学校生源数从最初的339人上升到目前的4638人;专业从以茶学系为主,扩展到数字化的经济、电子科学与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系列专业,并形成“本硕博”完整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产学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成立“三茶”统筹发展研究院、“三茶”统筹宣讲团,围绕茶产业链关键技术开展协同创新,达成多个揭榜挂帅项目并合作攻关;从始建茶学院,到新增数字化的经济学院,到升格为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再到校地共同谋划创建光电产业学院,促进安溪校区与当地茶产业、藤铁家居工艺、光电、信息技术等特色产业深层次地融合、共赢发展,校地合作硕果累累,步履不停……

  时间拨回到2009年6月。彼时,作为“全国产茶第一县”的安溪,茶业是最大的民生支柱产业。为推动茶产业永续发展,2009年6月,安溪县委县政府提出创建一所茶专业院校的构想并做全面论证。

  2010年,划拨1200亩土地作为茶学院建设用地;出台《安溪茶学院捐资兴学奖励办法》;发动社会各界、海内外安溪华侨华人、乡贤等慷慨解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茶学院建设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安溪举全县之力,全力做好要素保障,推动茶学院落户。

  2011年6月,安溪县政府成功与福建农林大学签订《关于合作创办安溪茶学院的框架协议》。

  2013年秋季,安溪茶学院首批2012级学生正式入驻安溪校区学习,从签署协议开工到正式招生入驻仅用短短20个月时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为了推动校区建设,县委、县政府组建‘六组一班’,立体作战,超常规运作,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只要符合施工要求,工作组都坚持保质保量保速度推进校区建设,确保如期开学,令人动容。”谈到校区从无到有的历程,作为校地合作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管委会主任、安溪茶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黄成茂由衷感慨。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这背后是校地共情共力的生动体现,也是“安溪速度”的生动写照。

  扬帆再启新程。2023年,安溪立足实际,投入1.67亿元启动安溪校区扩容工程建设项目,全方面提升学院办学水平。自项目开工以来,安溪县委书记吴毓舟、县长刘永强等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现场调研、召开座谈会,与校方协调解决项目推进问题,有力有序保障项目建设。

  “该项目新建学生宿舍楼3幢、教学楼2幢,新增学生床位2500个,教室座位5000个,预计于今年8月交付使用,届时校区规模将达到7000人。”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管委会主任、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院长郭玉琼介绍,安溪校区还同时启动400亩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设茶树种质资源圃。

  “学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十多载峥嵘岁月,足见安溪‘速度’。”这是郭玉琼对校区发展的评价。她表示,背靠安溪县委县政府和福建农林大学两棵大树,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办学成果,都迎来质的飞跃。今后,该校区将不断深化内涵建设,提升服务地方发展水平,打造高端产学研平台,努力写好高校服务地方发展大文章。

  如何克服校地合作中的“水土不服”?这就需要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办学格局,充分释放办学体系的内生活力和发展动能。安溪和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同时把目标瞄向了“产业”,深耕“人才链”赋能“产业链”,促进产城、产才的“双向奔赴”。

  “一开始学院设置了3个本科专业4个方向,分别对接茶产业链5个关键领域人才需求,为安溪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了一批高端管理、科研人才。”在郭玉琼看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的落地,强化了安溪茶产业的智力支撑,实现了“农学优势”和“安溪茶叶”的成功嫁接。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栖。“学在安溪、留在安溪,才成就了今天的我!”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茶学院首届毕业生刘云云讲述了自己从进入安溪校区学习,到成长为安溪一家龙头茶企优秀品质管理者的亲身经历。

  “安溪是全国茶叶主产区之一,茶文化底蕴深厚,喜欢茶学专业当然首选安溪茶学院。”刘云云坦言,留在安溪与其说是专业对口,不如说是看中安溪茶产业的发展前景。

  事实上,刘云云的成长经历只是安溪与福建农林大学积极探索实践扎根县域办学,携手各方共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安溪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缩影。自2012年办学以来,该学校累计为社会各界输送近3900名优秀人才,其中在泉州占比达到15%,这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满足了不少茶企的人才需求。

  “茶学院培养了高素质的茶人,不仅工作‘上手快’,而且对推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有想法,企业的人才库因茶学院不断充实。”福建安溪八马茶业总工程师林荣溪表示。

  产业迅猛发展,学科层出不穷,叩问未来办学蓝图,怎么样才能做好两者的完美衔接,让校地合作更趋精细?

  2023年,在办学十周年的重要节点上,福建农林大学与安溪县经过深入沟通、多方论证,决定在安溪茶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数字化的经济学院。

  同年5月8日,福建农林大学与安溪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安溪茶学院、数字化的经济学院正式揭牌,标志着双方合作办学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共同揭开校地合作办学高水平发展的新篇章。

  “数字化的经济学院设有数字经济、网络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本科专业,紧扣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全方位加强在科学技术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培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为安溪数字化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智力支撑。”郭玉琼介绍。

  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近年来,安溪的光电产业也强势崛起,汇聚了晶安光电、天电光电、中科生物等一批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的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校地双方决定快速推进创建光电产业学院,投入2000多万元支持建设光电与网络工程实验室,为促进学院与安溪乃至泉州光电信息、大数据等新业态的深层次地融合提供硬件条件支撑。

  专业学科的广度和深度花开并蒂,安溪校区如一轮旭日冉冉升起。“学院设置茶学、技术经济与管理、农业管理、电子信息等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及茶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实现‘本硕博’贯通,为安溪产业发展培养高品质人才。”郭玉琼说,安溪人在自己家门口,实现“从幼儿园到博士阶段”的全覆盖教育,并为当地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已然成为现实。

  战略机遇多重叠加,发展形态趋势春意盎然。与此同时,学校创新产教融合形式,新增科技特派员协助建设“安溪铁观音茶学社”等专家智库;组织专家教授进企业,为其出谋划策解难题;实施“产业人才培训”工程,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大专班等各类培训班……

  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实现校地共赢的关键是人才。近年来,安溪与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紧紧牵住人才这个发展核心要素的“牛鼻子”,实施系列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实现人才强校。

  “捧出一颗真心,留下一串脚印。”这是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教师时卫平最深的感受。时卫平来自江苏,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生,2023年11月份来到该校。“归属感来自于省市县叠加的引才政策。”时卫平坦言,安溪提供了住房补贴以及高校博士生的各项补贴,吸引力十足。此外,安溪山好水好,学校学术力量雄厚,是他安家落户又一原因。

  近年来,在省、市出台的人才政策基础上,安溪调优扩容惠才措施,集成优化和迭代升级原有人才政策。“除了有工作、住房、生活等方面保障外,完善叠加配套奖励、固定津贴、子女入学等政策,学校成了高层次人才的聚集‘洼地’。”黄成茂对安溪的人才政策了然于心。

  “硬核”人才政策,激活了一池春水。在安溪县人才政策的强大助力下,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办学以来,累计吸引全国各地高校48名教师奔赴而来,其中博士生就有27名,更让不少老师举家迁到安溪。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台籍老师徐淑媚就是这里面之一。“好的子女入学政策是我来安溪的动力因素。安溪很看重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引才聚才,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安溪校区人才队伍建设,按照目前的政策,安溪校区正式教职工的子女可按个人意愿选择在全县范围内的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县委人才办专门出台的《安溪县鼓励和支持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建议(试行)》让徐淑媚极具幸福感。

  “除了选优配强高素质教师队伍,福建农林大学也全力支持两地师资共建共享,开通通勤车往返福州安溪两地,推动优质资源流向安溪。”郭玉琼介绍,通过搭建更高更好平台、提升福利待遇等,聘任本土产业专业人才做“高校产业教授”,强强联合,更有助于补齐教育链短板、支撑产业链升级。

  稻花香里话共赢。“安溪要全方位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全面建设具有茶乡特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出路在发展、在转型、在创新,关键靠人才。”安溪县委书记吴毓舟、县长刘永强表示,在这场高校与地方的“双向奔赴”中,在福建农林大学格外的重视下,安溪将持续举全县之力,助推安溪校区提优办学水平,围绕安溪县域经济发展,不断探索办学模式,培养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领军人才,与茶乡安溪高水平发展融合共生、校城共赢,画好“同心圆”。(吴梅珍)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上一篇:福建农林大学

下一篇:张雪峰老师揭秘:2023年需要我们来关注的十大高薪专业

杏彩體育代言人,杏彩系列是不是大公司   备案号: 晋ICP备20004420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