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 仑(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西南林业大学地舆与生态旅游学院研究员)、兰剑梅(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
在云南省西部的深山森林中,屹立着一座一百多年前的石碑。令人感叹的是,在这块百年石碑上镌刻着与今日生态文明理念类似的内容,反映了中华民间传统文明包含的生态才智。这座石碑名为龙潭河护林碑,坐落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天堂国有林场。
天堂国有林场是县级自然维护区,散布着森林、湿地、高山草甸、湖泊、河流、农田等ECO。多样的生态系统孕育出丰厚的物种多样性,这儿具有以云南红豆杉、水青树等国家一、二级维护树种为代表的野生植物1920种,日子着以林麝、黑颈长尾雉、穿山甲等国家一级维护野生动物为代表的兽类33种。此外,茂盛的森林中还生长着虫草、鸡枞等各种食用菌457种,以及大黄、麦冬等药用植物380种。
丰厚的生物多样性使得世居于此的各族人民创造出与自然环境休戚相关的传统生态文明,例如森林文明、水文明、古茶树文明和红豆杉文明等。龙潭河护林碑便是这些传统生态文明的载体,其上镌刻的文字包含着人与自然调和共处的生态才智。该碑坐落天堂国有林场龙潭河源头,根据碑上的文字可知石碑立于清光绪十五年,即1889年,距今已有133年的前史。全碑两尺见方,镌刻有两百余字,全文如下:
“历来博厚载物,渊泉时出本山,本六合造化之机,亦阴阳默运之理。如我本山自昔。山势高耸,木荫翳中有流泉曲水,鱼蟹生焉,号曰龙潭。认为董翁、辉家寨二村田水之源。由来旧,迨至兵灾之后,世风日下,放火焚之,斧斤伐之,简直源穷流竭矣。今为埋填于此山,地近袁氏之墓。二姓已同村中老幼理论和解,辉姓甘愿出五千文,袁姓亦甘愿将此项修龙潭树费用,禁绝私行采伐,并植树。四至上齐凹子头,下至叠水,里齐石门坎,外龙潭门口外。有辉兆鸾送入碑石一块并志。
从这短短的两百多字中,咱们咱们能够找到包含其间的生态才智,以及与今日生态文明理念之间的根由。
其一,这段碑铭包含着“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一起体”的理念。碑铭中写到的“渊泉时出本山”“木荫翳中有流泉曲水,鱼蟹生焉”“二村田水之源”等句子,都在叙述“本六合造化之机,亦阴阳默运之理”的生命一起体理念,即山中涌出泉流、林中流有河水,然后构成湖泊湿地,各种生物繁衍生息,也是人类寨子农田的灌溉水源。
其二,这段碑铭包含着“杰出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理念。碑铭中写到“世风日下,放火焚之,斧斤伐之,简直源穷流竭矣”,反映了清朝末年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所以浊世中很多人开端对森林乱砍滥伐,乃至成心放火焚山,不只构成生态环境的损坏,也使得当地乡民赖以生存的森林、水、农田等自然资源干涸。这也促进其时的乡民痛下决心要维护自然环境,并立碑为记。
其三,这段碑铭包含着“用最严厉准则最紧密法治维护生态环境”的理念。碑铭中写到“禁绝私行采伐,并植树”,使得龙潭河护林碑铭成为维护森林资源、鼓舞植树造林的传统生态习惯法。在天堂国有林场,日子于当地的乡民在长时刻与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产生了传统生态习惯法。这些传统生态习惯法不只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促进了生态环境维护,并在自然资源可继续使用中发挥着重要效果。
其四,这段碑铭包含着“全民举动一起建造美丽家乡”的理念。碑铭中写到“二姓已同村中老幼理论和解,辉姓甘愿出五千文,袁姓亦甘愿将此项修龙潭树费用”,从这段文字能了解其时村中有辉和袁两个首要姓氏宗族,他们别离与村中的老幼乡民叙述维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并由辉氏宗族出钱、袁氏宗族出力,一起在全村的水源地植树造林并建筑水潭。
2020年,在龙潭河护林碑立碑130多年后,天堂国有林场地点的昌宁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造示范县,这也从一个旁边面体现出传统生态文明对一方水土、一方人物的滋补与教化效果。
传统生态文明体现在各民族的宗教崇拜、文学艺术、准则法令等许多范畴,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时刻前史和社会继续健康发展进程中,对所在ECO的知道、使用和管理的相关文明。它既包含对生态环境的观念和崇奉,也包含维护和使用自然资源的常识、技能和准则,代表了各民族对生态系统的了解与考虑。在当今全球生态环境剧烈改变的布景下,传统生态文明与环境维护的经历做法在自然资源可继续使用、人类活动习惯气候均匀状况随时刻的改变、自然灾害危险管理等范畴具有极端严重的效果和价值。未来,咱们仍需罗致各民族传统生态文明中的精华,与时俱进,构成新时代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时正在全国展开的生态文明建造供给前史根据和实际支撑。
上一篇:乡村振兴中的生态文明智慧